2022TECH第四届数字中国技术年会 “新引擎·场景金融”巅峰对话云上召开
5月27日,由《金融电子化》杂志社、pg电子官方网站联合举办的2022TECH第四届数字中国技术年会——“新引擎·场景金融”巅峰对话云上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宁波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张热弯,《金融电子化》杂志社副总编邵山,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CTO马海寅,pg电子官方网站副总裁、新动力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于宏志,pg电子官方网站副总裁、金融研究院院长戴可多位产学研大咖云上相聚。在pg电子官方网站金融研究院副总经理彭众阳主持下,聚焦探讨如何以金融科技为驱动,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场景融合创新带来对金融服务模式的颠覆,构建金融新引擎。
大咖演讲核心观点
主旨演讲:打造开放融合生态 助力数字经济建设
吕仲涛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
吕仲涛在题为“打造开放融合生态 助力数字经济建设”的演讲中指出,加速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不断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和方式,助力社会生产方式、人民生活方式和政府治理方式的变革,是银行业融入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大局的必然举措。工商银行率先谋划提出了“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布局,加快推动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数字生态的核心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产品服务向“外部链接、构建生态”转变,将低频金融服务嵌入到高频生产生活场景中,打造无界融通的开放生态,构建共创共赢的数字共同体,满足客户更快速、更智能、更无感、更安全的金融需求。
吕仲涛从内部生态和外部生态两方面分享工商银行打造开放融合生态的实践:内部生态,通过“云工行”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协同。通过“云工行”模式连接线上与线下,实现“两个打通”,包括:线上线下交易主渠道“融合式打通”和服务资源“嵌入式打通”。外部生态,通过“API开放平台+金融云平台”构建开放生态。依托于两大平台,大力推进金融服务走出传统边界,实现业务模式从内部企业级向跨界生态延展。
最后吕仲涛分享了工商银行在赋能数字政务、数字产业、数字乡村等方面的实践。
主旨演讲:新形势下的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
杨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杨涛主任在题为“新形势下的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演讲中指出,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已经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拥抱数字金融的变革,需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哪些典型的前沿技术可以应用到金融领域;另一方面是这些前沿技术可以应用到哪些具体业务与功能之中。二者融合延伸出众多的金融科技创新场景。现实中如何将技术与业务结合,成为监管和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
杨涛提出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应重点关注“战略布局、创新组织架构、夯实数据基础、提升技术能力、改善业务场景、加强风险控制和巩固发展生态”7个方面。
主旨演讲:引领数字化转型 打造金融科技新引擎
于宏志 pg电子官方网站副总裁
于宏志在题为“引领数字化转型,打造金融科技新引擎”演讲中指出,pg电子官方网站从咨询服务、场景金融产品、ModelB@nk5.0未来银行整体架构规划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第一,围绕云原生、数字原生和金融信创帮助金融机构构建数字化安全底座。第二,帮助企业建设数字化转型评估体系ITSDA,从而对转型阶段形成有效评估,为下阶段夯实基础。第三,“以科技+数据+场景”的融通创新,推动场景金融创新服务,帮助金融机构能力下沉,更好的服务三农及中小微企业,用数字技术实现普惠金融。第四,以ModelB@nk5.0未来银行整体架构建设蓝图为指引,结合客户化视角,通过中台的能力建设,配以AI化的金融超脑,全力打造场景化+全渠道+中台化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
主旨演讲:从黑盒到白盒,赋能场景金融数据决策
马海寅 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 CTO
马海寅在题为“从黑盒到白盒,赋能场景金融数据决策”的演讲中指出,金融大数据是国家大数据和产业融合的先行者。目前大数据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技术应用百花齐放而关键核心技术亟需突破”。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的各项业务目标来看,基本覆盖了大数据5V的主要挑战,应对挑战,必须有核心技术的突破,数字化的经营,跨领域的数据融合,科技伦理监管,还有面向场景的核心技术应用。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在樊文飞院士的带领下,分别对应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这两个方向推出了采石矶和钓鱼城两款产品,一方面基于可解释的关联规则进行因果分析;另一方面解决银行在数据领域的质量问题。
巅峰对话:新引擎 场景金融
在邵山副总编的主持下,来自金融机构、金融智库、金融科技企业的四位嘉宾,围绕场景金融探索实践、金融科技人才和如何用数字技术破解普惠金融难题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邵山:围绕数字技术和场景金融的融通创新,请各位嘉宾从不同角度阐述对场景金融的理解。
吕仲涛:数字化时代的金融竞争实际上就是平台与生态的竞争。随着银行服务的平台化和综合化,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动构建金融服务的生态圈,打造跨界融合的生态体系,推进开放银行的建设。工商银行在场景金融建设方面主要以API平台和金融生态云平台双轮驱动,并依托金融科技加快输出专业化的科技能力,打造金融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紧密融合的数字共同体。
杨涛:场景金融谈的是金融跟场景如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去看。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所谓的场景金融它是在更加清晰的把金融跟实体相连接在一起的目标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机制安排使得各方能够形成一个学术上叫做“激励相融”的机制,来更好的实现技术驱动金融业务的创新,与此同时更好的把最终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打破金融服务所谓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张热弯:场景金融是指在生活场景中嵌入金融服务,以实现金融服务场景化为目标,使金融服务更直观、更便捷,以增加用户体验,更有效的触碰到客户的痛点和需求。场景金融借助技术手段使金融服务更加数字化,有利于扩大金融业务,提供更快捷的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场景金融不断加强了关键技术与金融场景的适配应用,打破了时空与线上服务场景的局限。
戴可:无论是对于金融行业还是对于数字经济,场景金融对于产业,对于C端客户等方面带来更多的价值。场景金融创新要把握四个关键要素,第一是围绕客户。第二要结合金融产品或者有金融的服务。第三需要有科技的赋能。第四关注细分领域技术的应用或者研发方向,不仅实现核心系统或者像银行信贷系统等传统系统的升级。
邵山:通过推动金融服务能力下沉,解决普惠金融难题,请各位嘉宾谈一下场景金融实践和发展的思路,尤其是哪些重点场景是未来服务创新的重点领域。
吕仲涛:工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本源,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不断的拓展服务方式和路径,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让数字经济建设的成果能够更广泛地普及大众、惠及民生。目前我们主要聚焦在数字化趋势最为明显、客户感受最为深刻的政务、产业、生活、普惠等领域,与各方共同构建无界融合、价值共享的场景生态。
杨涛:场景金融的重点在B端和C端。央行推出的金融科技新的发展规划,对于业务与场景也做了非常突出的一些说明,指出不仅要拥抱前沿技术,更多的要把这些技术放到这些场景当中,更好地嵌入进去,达到应有的商业目标与政策目标,其中特别突出的有4类场景金融的落脚点,比如说小微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
张热弯:场景金融在三个方面可以尝试做一些探索,一是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二是打造数字绿色的服务体系;三是强化金融无障碍服务水平。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探索,搭建“数据+技术”双向驱动的场景生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和无障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金融服务的智慧再造。
戴可:在数云融合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创新的服务甚至长期的运营实现普惠群体的受益,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金融科技公司应该是协助支持去建立普惠金融的底层基础设施。例如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搭建一些供应的平台或者是一些组建化的工具,帮助包括银行,甚至一些社会的机构能够使用到这些技术的手段,去触达他们所要服务这种普惠的客户和对象。第二在垂直领域,跟产业结合的,主要聚焦在农业和中小微两方面,通过技术的方式、供应链金融等方式,提供创新的服务。
邵山:场景金融创新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关于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请各位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吕仲涛:商业银行应该首先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考虑如何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如何深化人才的发展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如何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地培养、引进、用好金融科技人才,从而构筑极具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这个也是我们所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未来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工行积极实施金融科技人才兴业工程,培养“懂业务、通技术”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加速孵化青年创新人才后备军,探索建立“科技培养—业务使用”的金融科技人才“蓄水池”机制,营造“全行懂、全行做”的科技创新氛围。
杨涛:金融作为高精尖的领先的前沿行业,离不开人有效的支持,事实上金融科技创新当中最核心的两个基础要素就是“数据+人”。因此,第一类需要关注的是战略性的人才,第二类中层次骨干人才,第三类基础性人才。要从两个方面做好人才的培养,一是基于学历教育,另一方面是基于金融科技人才在职教育、在职培训的一系列后续培训。
张热弯:培育和打造一支高质量复合型的专业队伍是银行建设以场景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第一是从人才源头的角度,第二从人才的评价角度,第三从人才的培养角度。一是注重数字化技术人才和业务数字化人才的融合,通过轮岗及敏捷化团队的运作,加强技术与业务的交流;二是建立分层分级的能力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层级人才根据岗位类别定制学习地图,形成一人一册的发展指引。
戴可:人才无论在科技企业还是金融机构,甚至在整个行业中都是珍贵且稀缺的资源。尤其是作为金融科技企业,更应该从以下三点做好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第一对重点岗位或者重点技能人员的培养需要特别的重视,第二重视梯队建设,第三建立人才的资源池。
邵山:场景金融不仅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创新,更重要是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了自身发展的问题,请各位嘉宾就场景金融为银行发展带来新变化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吕仲涛:随着金融科技发展的逐渐成熟,金融科技正在从台后走向前台。除了服务好银行自身业务经营发展,还要积极地对外开展技术能力的输出,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工行深入推进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构建金融生态。对内推动金融服务方式、产品和功能数字化,对外积极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数字生态,不断的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适应性。同时,深度参与国家数据要素市场改革实践,构建数据生态。充分发挥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优势,努力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行业标杆。
杨涛:从金融机构跟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场景金融其实有两种介入的思路。一种就是深度介入,另外一种浅层次介入。对金融机构来说,场景金融是一个很重要值得试的一个方向,在此条件下一方面必须找到自己的比较特色,另一方面必须要有效地把控风险。不管是全面介入,还是适当介入,都要对整个场景合作各方的风险做到心里有数。
张热弯:场景金融进一步将金融和各个生活场景有机结合,为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升了客户体验,二是强化获客能力,三是需要进一步加大风险控制。银行业在与其他平台合作过程当中要加大风险控制力度,需要银行在金融场景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强内部风险防控措施,升级智能风控系统,筑牢金融与科技风险的防火墙。
戴可:关于金融机构做好场景金融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第一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对于场景金融、数字化评估的机制。第二从整个金融科技的架构,整个体系上需要去进行一定的解构和重塑。第三在整个场景金融发展过程当中数据是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围绕着融合场景,金融和产业去融合的这种场景里面,数据不仅是一种生产力,它也是一种智慧或者是最终达到这种效果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围绕数据去深挖场景金融价值是必不可少的。第四场景金融的最终落地还是需要整个生态或者是合作群体大家共同来去完成。